Blogtrottr
udn文化副刊
udn閱讀藝文:提供文化藝術新聞,包括表演藝術、展覽紀事、聯合副刊等內容,帶給網友澄淨心靈的深沉感動。 
Use GarageBand in Just 1 Hour

Learn to create music in GarageBand and become the Beethoven you've wanted to be. This online course is just $30.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從火曜到金曜──為愛朗讀
Oct 27th 2013, 21:19

新生活運動為你朗讀2之1

聲音是情感的交響,靈魂的共振!十年前,我參與籌畫台北故事館「繆思的星期五」,這一金曜日的文學沙龍,吸引人走向一座都鐸式建築,持續至今。現在,台北市南邊的紀州庵,又推出了土曜日的文學新作朗讀會……

人們一走進這間屋子,立刻和囂騷、混亂、庸俗的外面世界隔斷,而受到沉默和寧靜的歡迎,受到親切、周到而洗練的馬拉美的友誼的接待。人們在餐桌 周圍坐下來,馬拉美則坐進他的搖椅裡,或者把臂肘支靠在壁爐台上,抽著小小的短短的菸斗。大家都是慢慢地,輕輕地講話。他們屏息傾聽這位大師的話語,而並不想自己來表示點什麼意見。有學問,有教養,淵博的,奇異而光輝的馬拉美的話題,有如詩篇一般地,被一個很長的休止所中斷(馬拉美在冥想,眾人在沉思),而又好像故事似地,展開下去。然後,馬拉美的女兒,把茶點送進來。於是,人們可以潤一潤嗓子,在離開巴黎羅馬街五號之前。


圖/可樂王
1970年代我讀到前輩詩人紀弦描述〈馬拉美的火曜會〉,巴黎文藝沙龍的情景開始掩映在腦海。火曜,指星期二;餐桌、搖椅、壁爐、菸斗……馬拉美家中的畫面清晰,彷如親見。我特別欣賞「馬拉美在冥想,眾人在沉思」那一個括弧中的句子,遙想燈火照著一顆顆發光的額頭,前一刻或高亢或溫和的聲音,這一刻短暫休止,仍繚繞在壁爐的松香與菸草嗞嗞的甜味裡。

文獻記載,盛會持續了十八年之久,參與的詩人、藝術家有魏爾崙、韓波、德布西、紀德、梵樂希,及羅丹、卡蜜兒夫婦……

在那麼長久的時間裡,馬拉美究竟談些什麼?

「我追求一種最精巧的語言,只有通過極度專注才能獲得的純淨、精華……」是這樣嗎?好飲的魏爾崙在微醺中,會不會脫口念自己的詩:「薔薇依舊在顫動,她動人的眼光凝視著我」?也許有人還對他說:「讓我們想想你品評的女性形象……」

我凝思中的19世紀法國沙龍,流傳著羅丹和卡蜜兒的愛情故事,背景音樂則是德布西充滿表情意象的鋼琴曲。

後來我發現美國前衛詩人康明思的講稿,很有意思。他做過六次自傳性的演講,每一次都留三分之一的時間朗讀詩,如果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多作批評、多些講解?他會引里爾克的話說:批評不能呈現詩,唯有愛能理解它、把握它、不帶偏見地認識它。

朗讀正是專注的愛、欣悅的愛、充沛的愛。

我記得兒時,母親會念一些她小時候聽來的箴言,例如「夜晚挑燈教女繡,清晨伏案課兒書」。晚年才學識字的她,許多庭訓記憶竟是依賴聽覺而得。在童書匱乏的五○年代鄉下,母親也講一些精怪故事、報恩傳奇,使我的童年沒有少掉想像力的鍛鍊。她模仿山精天亮回返洞穴嗅聞到生人氣息時的口白:「出嗒──出嗒──生人味,」一面猛力抽吸著鼻子,「見了生人活剝皮……」小孩聽得入迷,腦裡像走馬燈疾轉。至於父親,留在我聲音庫裡的是工整押韻的《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他出身私塾,教材就在這般音聲跌宕的口訣裡,朗朗相傳。

八十好幾的母親,現在唱起林黛演的《翠翠》插曲:「熱烘烘的太陽往上爬呀,往上爬,爬上了白塔,照進我們的家。我們家裡,人兩個呀,爺爺愛我,我愛他呀……」神情端淑,眼睛發亮,口唇配合字音張合有致,特別教人對她像是要喚回失落的愛的專注動容。

二十幾年前,母親曾入學木柵國小補校,學習注音符號拼音、國字,我寫過一首詩〈遲學〉,記她念書的艱辛:

母親還未斷奶
六十歲的人含著注音符號的奶嘴
誦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二百六十個黑字像
二百六十座法輪
中間那顆舍利子
是她識字的心願

在我們覺得聲符與韻符順理成章拼出的音,她總是拼逗不成。孩子們原可以多鼓勵她、多發聲教她練習,但並未認真去做,以至於母親的識字程度停留在小學一、二年級階段,沒辦法進到更寬廣的文字世界裡。等我看過凱特.溫絲蕾主演的《為愛朗讀》,才更深一層體會到當年母親渴望脫離文盲的心情。一晃眼,二十幾年過去了;距離母親說故事給我們聽的年代更是超過半個世紀了。

多麼令人惆悵啊,消逝在風中或仍迴盪在風中的聲音!

1963年詩人覃子豪逝世前,瘂弦以電台台長身分到台大醫院病房訪問他,留下了一卷沙啞的錄音,十幾年後一個深夜,我在聯副辦公室聽那卷慘然的錄音,任長短參差的音波搔括耳膜,心頭蒼茫之感久久難平。

1984年夏天,我在台北藝術教育館聽楊牧朗誦散文〈普林斯頓的秋天〉,聲音低沉,極其淡漠,但確實把一種清寂的情境,傳到聽眾心裡,從而我體認到:好詩好文章特別值得朗讀,聲音不必出奇,自然就好;平庸之作,任你如何賣力,也救不活它的平庸。聲與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000年隨余光中等筆會成員,在莫斯科造訪托爾斯泰故居,聽留聲機播放托翁的聲音,雖不解其義,卻有在曠野向天祈禱的肅穆之感。那聲音真像在為貧窮農奴抗爭,為人生長苦的慾望告解。

我在大學教現代詩快二十年了,沒什麼特別方法,經常是帶著學生念,念出聲音來,一遍不夠再一遍,以錯落的平仄、長短,捕捉那無以名之的切身融入的陶醉感。瘂弦、向陽、陳育虹的朗誦CD都在課堂上播過;也聽席慕蓉朗誦〈大雁之歌〉、蔣勳朗誦〈南朝的時候〉;有時,用林少英作的曲讀我寫的〈落花林中穿行〉,用菲利普.格拉斯的〈Metamorphosis 2〉搭配楊牧的〈故事〉。也放映席維亞.普拉絲的傳記電影《瓶中美人》,提醒學生欣賞西方青年炫技式的詩背誦。

聲音是情感的交響,靈魂的共振!八年前,我參與籌畫台北故事館「繆思的星期五」,這一金曜日的文學沙龍,吸引人走向一座都鐸式建築,持續至今。現在,台北市南邊的紀州庵,又推出了土曜日的文學新作朗讀會,讓星期六下午,有了不一樣的時光。我想,下一個世紀,天涯海角,或許有人將如「馬拉美的星期二」般加以傳述,說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美談,好像才發生不久啊。或許有人還能輕聲念道:

你的肌膚揚起漫天細雨
聽垂下的髮在說著風的話
聽風在說著暗泉的話
聽暗泉在說著蕨草的話

 / 圖/可樂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ev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