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聯合書報攤-科技科學
聯合書報攤-科技科學:收羅AV Choice、digitalhome、知識通訊評論、科學人、數位時尚等雜誌精選內容,最in的數位情報與科學新知讓您聰明過生活、輕鬆長見識。
貓殺了海豚?
Jun 5th 2013, 03:24

【撰文╱所羅門(Christopher Solomon);翻譯╱林慧珍】

偵探故事的開端,通常都是從一通電話鈴響開始。打電話來的是一名生物學家,他發現了一具屍體。幾天後他發現另一具屍體而再度來電。不久之後,電話接連打來,「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接到四通。」米勒(Melissa A. Miller)回憶著,隨著屍體越堆越高,疑問也越來越多。

米勒是野生動物病理學家兼獸醫師,被發現的是加州海獺的屍體,這是一種已經瀕危的海獺亞種,目前在美國加州中部沿海數量剩下不到2800頭。在2004年4月的那場可怕事件中,總共有超過40頭生病或即將死亡的海獺被沖上海岸,如此短的時間內有這麼多海獺蒙難,令人吃驚。

(照片提供/科學人雜誌)

米勒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解剖這些海獺,希望從屍體找出問題所在。她陷入了困境,許多海獺在死亡前都因癲癇發作而抖動,屍體解剖的結果顯示:牠們有大範圍的神經系統損傷,最後出現嚴重腦部發炎症狀。米勒與同事透過顯微鏡終於找到凶手,令人吃驚的是,竟然是負鼠幹的好事。

確切地說,罪魁禍首是神經肌囊蟲(Sarcocystis neurona),一種單細胞寄生蟲,與瘧原蟲是近親,主要的宿主是維吉尼亞負鼠。然而,神經肌囊蟲是陸地上動物的寄生蟲,而負鼠原產於阿帕拉契山區的偏遠地區,並非美國西部。這種寄生蟲怎麼能橫掃太平洋裡的海獺呢?

經過進一步抽絲剝繭的調查,離奇的故事終於水落石出。20世紀初,人們從美國東部向西遷移,負鼠也跟著來到聖荷西地區。這些侵入的動物在此繁衍生息,最後向北蔓延到加拿大的卑詩省。神經肌囊蟲的孢子囊是一種堅韌的生殖構造,能藏匿在受感染負鼠的糞便中。米勒和同事推測:某個發生於晚冬的暴雨把大量孢子囊沖向下游,進入加州莫洛海灣,它們被濾食性的刀蟶吃進體內,而後海獺又吃下了這些刀蟶。

儘管先前已經有犬瘟熱病毒從陸地蔓延到海洋,造成數千頭海豹死亡的事件,但這卻是史上第一起海洋哺乳類動物受到陸地寄生蟲侵犯,而大規模死亡的案例。

我們對於一些從非人類動物直接傳染給人類的疾病,如狂犬病,都已耳熟能詳。然而,相反方向的傳染又是如何呢?過去10年來,海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海洋生物也會感染人類的疾病,以及搭人類便車而來的寵物、家畜和野生動物的傳染病。科學家甚至創造了一個新名詞“pollutagen”(polluting pathogen,污染病原體)來形容從陸地流入海洋的細菌、真菌及寄生蟲。這類疾病的傳播是全球性的,並且造成斑海豹(harbor seal)、海獅及海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生病或死亡,不只是2004年那些不幸的加州海獺。

這些案例通常相當離奇,甚至令人感到不舒服。2010年,科學家報告指出:一種通常感染鳥類及家畜的新型新港沙門氏菌(Salmonella),可能是造成一頭初生虎鯨死亡的原因,這頭虎鯨是在加州文杜拉郡被沖上岸,但是虎鯨通常只在離海岸有段距離的海上巡游,應該離污染很遠。科學家也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現了帶有「超級病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大西洋瓶鼻海豚。

證據顯示,人類的疾病不只導致哺乳類動物生病。2011年,科學家以基因分析追蹤造成加勒比海地區90%的鹿角珊瑚死亡的靈桿菌(Serratia marcescens,一種能引起腦膜炎及白泡病的病原),發現來源是人類的污水,這首度顯示了人類疾病也會傳染給海洋無脊椎動物。

原本生長在陸地的病原體正朝海洋蔓延,這概念對科學家來說還相當新奇,目前仍在試圖掌握其規模及嚴重程度,以及問題有多新。有些人認為四面楚歌的海洋還面臨許多其他更為急迫的問題,例如酸化。然而也有人認為,陸地與海洋之間的屏障瓦解,使得污染病原體得以造成眾多海洋生物生病或死亡,這樣的趨勢也可能讓污染病原體發生突變而再次感染人類。畢竟,我們在海上工作及玩樂,而且吃下許多海洋生物。我們必須更了解目前的狀況並採取行動(有時可能只是很簡單的動作),來幫助這些海洋生物,還有我們自己。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第136期(2013年6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evp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